為健全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機制,2017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將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內容納入學科課程標準中。同時還出臺了《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明確不同年級、不同學段學生安全教育要求。
這標志著學校安全教育工作走向了新的發展階段。那么,安全教育將要如何應對新內容呢?如何實現安全教育模式的轉型呢?如何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安全素養呢?......
安全教育的價值—到底是關注當下還是面向未來?
今年5月,有幸到武漢市一所中學聽課,在聽了一節語文課后,我有一種莫名的挫敗感。作為一個曾經還學得不錯的學生,再次聽語文課時,我卻如同聽天書一般,曾經擅長的文言文都不記得該怎么翻譯了。我由此思索:既然今天忘記了曾經學過的東西,那么當年為什么還要學文言文呢?由此我想到了安全教育課,安全教育課的目的是什么?到底要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呢?
李藝教授曾經說過:“當我們擺脫單純技能訓練的藩籬時,于教學便是一種解脫、超越,于學生便是一種拓展、升華,真正達到基礎教育課程的價值實現的最佳境界。”
對此,我是深感認同的。即使我們今天脫離了傳統的安全教育模式,似乎多媒體教學就是好的教學,實際上是嗎?如果我們不能夠讓學生親身地探索、體驗和創造,那么多媒體教學仍然不會取得良好效果。
安全教育的目標—炫耀“鋤頭”還是種出“莊稼”?
任正非說過這樣一句話:工具不應該是方向,用好工具為客戶創造價值才是方向。鋤頭是種地用的,不能去炫耀鋤頭而忘了種地!安全教育課中也存在炫耀鋤頭的現象。
例如,老師在利用多媒體開展安全教育課時,如果沒有把學生帶入到實際場景中去,學生沒有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沖動,那就不值得炫耀。所以,不同的授課方式會產生不同的課程價值,前者,學生只是不需動腦的“跟屁蟲”;后者,學生經歷了思考、琢磨、嘗試等一系列的思維體驗,形成了可遷移的安全技能,種出了莊稼,即安全素養獲得了提升。
安全教育的載體—用了技術的課堂更能提高學生安全素養?
答案是肯定的!
在古代,太子讀書需要諸多角色協同:太子太師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護安全?,F在,在安全教育信息化技術成熟的條件下,每個孩子都能像太子一樣學習安全知識,這不是因為它能提供一支隊伍,而是能提供一支像隊伍那樣成體系的安全教育服務,精準定位學習盲區、量身定制學習方案,真正實現夢寐以求的“因材施教”。
AN欸恩智能平臺架構圖
校AN欸恩智能的核心戰略是“平臺+服務”,安全教育是其中的核心服務之一。目前,國內的教育資源比較缺乏,尤其是專業的安全教育資源。在安全資源缺乏的情況下,老師很難開展安全教育工作,以及實時了解每個學生的安全知識掌握情況。
面對這樣的問題,安全教育資源與大數據結合就可以發揮作用。AN欸恩智能平臺提供專業、系統的安全教育資源,可輔助學校在不同場景下快捷開展安全教育工作,還能將學生上課時的表現、隨堂測試的學習情況轉化成數據,依據這些數據對學生的安全知識掌握情況進行“畫像”,讓老師定位學習盲區,提供個性化教學指導,幫助學校消除安全教育“短板”。
安全素養的提高—知識與技能如何完美結合?
實踐證明:具體的安全教育課應被置于循序漸進的實際問題解決情境中來完成。即先向學生呈現問題,然后針對各項具體任務開展安全教育課,接著再展示如何將學到的具體知識運用到解決問題或完成整體任務中去。只有達到了這樣的要求,才是符合學習過程(由“結構—指導—輔導—反思”構成的循環圈)和學習者心理發展要求的優質高效的安全教育。
以某校2018年5月11日的地震演習為例,演習開始前學校先利用AN欸恩智能平臺開展了“地震來了”的安全教育課,讓孩子們初步掌握了地震發生時的自我保護和求助及逃生的方法,隨后通過AN欸恩智能平臺制定防震演習預案和啟動防震演習,讓孩子們將學到的防震知識運用到實際場景中,形成知識和技能相結合的鮮明特色,師生從教學樓井岸有序撤離到指定安全位置僅用時3分02秒,全校師生的安全素養得到有效提高。
AN欸恩智能--校園安全風險防控云平臺,國內校園安全解決方案領導品牌,通過把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實現學校安全工作的“未雨綢繆”、“防微杜漸”、“追本溯源”,為中小學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